3月22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龙教授应邀在立言楼A529为公司教师作题为“改革开放的概念演化、发生逻辑和实践智慧”的主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经理宋劲松主持。
陈金龙教授指出,从“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概念演化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强调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主要是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维度诠释改革的必要性、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维度诠释改革的必要性和从对外开放的维度诠释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阶段强调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深化改革,这一变化源于当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改革成就和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第三阶段强调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指向的深化改革,这一时期进一步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地位,指出深化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第四阶段强调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维度诠释全面深化改革。第五阶段强调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着力点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是源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社会矛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需要。
他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的发生逻辑:改革开放的基础是新中国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制度框架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和传统体制弊端带来的迫切性;改革开放发生的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推动、历史教训的借鉴和中西发展差距的刺激;改革开放实践的策略是立足国情、渐进有序、开放包容和锲而不舍;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西方发展经验以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教训的借鉴指明了必要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供了可能性。
陈金龙教授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总结为六条中国智慧:坚守的智慧、调试的智慧、包容的智慧、创新的智慧、务实的智慧和担当的智慧。

▲图为讲座现场
(一审:毛纯 二审:薛光远 三审:唐小芹)